云-端融合:一种云计算新模式

阅读量:450
黄罡,梅宏

从资源管理和使用的角度来回顾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可以发现,客户机-服务器(最早出现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IBM OS/360系统)一直是单机以外的主流模式,即,计算资源相对较少的客户机和计算资源相对较多的服务器总是在集中控制下,相互连接并协同完成计算任务。随着网络、计算资源以及应用模式的发展,客户机和服务器资源的使用方式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无论是最初的科学计算(完全依赖服务器端,终端没有实际计算能力),个人计算(通过个人电脑上相对较强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并发地使用服务器上的资源),还是早期的云计算(主要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或移动应用程序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并使用云端各类虚拟化的软硬件资源与服务),大都强调对某一端资源的使用。相应地,应用程序发布以后,对客户机和服务器资源的使用就固定不变了。这种相对固定的使用方式非常适用于资源和应用种类及数量相对稳定的个人计算、企业计算和(有线)互联网计算。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以及其他移动计算设备,并接入使用云端服务。移动智能终端已经开始取代个人电脑,成为云端服务的主要消费载体。云端资源以在线服务的形式发布,终端资源以Web应用或本地应用程序(App)形式使用云端资源,云端和终端通过互联网及其延伸网络(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连接。随着云计算和智能终端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云-端融合”作为一种理想的应用模式,即软件应用能根据设备特性、用户偏好、使用场景、资源现状等情况,动态/在线地调整自身计算和数据在云端和终端的分布,进而按需使用终端和云端的计算、存储、网络、平台、应用、数据,甚至用户等资源,开始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会员登录后可下载全文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拥有《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CCCF)所刊登内容的所有版权,未经CCF允许,不得转载本刊文字及照片,否则被视为侵权。对于侵权行为,CCF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下一篇 无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作者介绍

黄罡

  • CCF会员、CCCF编委、2013CCF青年科学家获奖者
  • 北京大学教授
  • 研究方向:系统软件与软件自适应
  • hg@pku.edu.cn

梅宏

  • CCF理事、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 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等
  • meih@pku.edu.cn